欢迎来到宜君县星峰激光焊接设备有限公司网站!公司产品价格便宜,品质有保障,欢迎前来咨询!

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宜君县星峰激光焊接设备有限公司致力于宜君县焊台用手柄厂家,宜君县高温热风枪品牌,宜君县内热式可调温电烙铁的专业公司。 公司将加快步伐,以饱满的热情,优质的服务,与您携手共创辉煌的明天。
宜君县星峰激光焊接设备有限公司为什么感觉企业管理越来越多,一线工人越来越少?

一、一线工人主要是工资太低,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特别是技术工人收入太少。二、另外管理层外行太多,指手画脚自已为是,一杯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一天的工作方式,造成了一线工人非常反感,或直接跳槽。更有甚者有的企业,管理和被管理者比例达到1:3,这是多么可怕的比例。三、管理层工资高于一线工人同级别的60%以上,甚至翻倍,特别是年终奖,一线工人能拿到4万就阿弥陀佛了,但是管理层最少也的10万,高层能拿到50、60万,甚至上百万。在九十年代,我在车间当技术员时,一天接了上上级领导打错了的电话,让我们财务去拿年终某厂领导的奖金5千元,当时我们一线工人年终奖80~120元,牛逼啊!这就是说为什么一线工人越来越少的几个主要原因。

现在我们单位管理人员越来越多,干活的人越来越少,这种现象正常吗?

正想谈一下这方面的问题,看到这个提问,说一点个人的看法。

这种问题在个人企业小型合伙企业基本不会存在,即使有个别家人亲戚需要照顾也顶多弄一两个虚职。

但是在机关事业国有企业比比皆是,作为顶层人员或外人看很不正常,但却是难以避免。没有哪个单位一开始就缺管理人员的,由于各种原因(退休、跳槽、提拔到更高层等),可能会有退出的,随减随补,减一补一不会越来越多。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不全):

1、领导需要干活的能干的,原有管理人员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要选拔提拔新的,但原有的也没犯什么错,也不能清出,增加;

2、领导新思路新想法,新设单位部门了,需要增加;

3、每届领导都希望用自己的人,都愿意多提拔人,让人记他的好,增加;

4、有些人善于表现善于公关,手段厉害,把领导拿下,不得不提,增加;

5、更高层领导的关系,甚至打招呼了,不敢不提,增加;

6、重要客户或关系单位给的压力,有些关系人员要照顾考虑,以换取利益,增加;

7、年轻人压制久了,动力不足,需要激活,也要代表性的增加;

8、岁数稍大的内退、转非等,提拔新人,但他们也没退出,隐性存在,实际是更多了管理人员;

9、因各种加强管理的“需要”,强化配置,增加;

10、交流、挂职等,也造成实际增加;

11、职位不够,助理、各种员等变通,也是实际的脱产管理领导;

12、有些小队长之类,本不是管理人员,但自以为是,指手画脚,也成了“管理人员”;

……

还有其它情形,不再一一列举,有些咱也不知道。

管理人员多了,管理成本增加,增加大量推诿扯皮,内耗严重,而且有很多管理岗位管理人员不止浪费些工资福利待遇,他们也要做工作,也有出成绩,年底也要漂亮总结,所以,他们不光干不了多少事,还会给下面干活的、给其他部门增加很多无谓的工作量。

对于单位,管理人员越来越多一般不是好事。

感觉东北人口越来越少,是什么原因?

人往高处走,水往地处流,东北太寒冷,都往南方跑,人都讲享受,温暖恰正好,现在俄罗斯,很多退休人,东北来安家,俄国更冰冷,东北是天堂。

公司人数少于20人的公司,该不该去?

不要小看这样的微小企业,待遇不一定比大公司差,去不去看你对这个公司的了解了,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适不适合你!

在公司里工作量越来越多,工资却越来越低还有干的必要吗?

大家好!我是粤美黄叔,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

在公司里工作量越来越多,工资却越来越低还有干的必要吗?首先自己要反思一下,自己在这个公司做的到底开不开心?压力大不大?人生在世,活着最重要开心快乐。如果自己感觉上班做的还可以,压力也不是很大能承受得了,工资还算不错的话,可以坚持做下去,要知道现在不论是疫情期间还是疫情后,很多公司的生意很是难过,业务量减少,生产订单数量逐渐减小,如果经营不善,甚至关门倒闭,所以有些公司这个时候会裁剪员工,提高工作量,降低产品单价,度过难关谋求生存,全公司应该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再说在外面重新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生不如做熟。假如你在这家公司干的一点都不开心的话,公司也没有发展前景,加上家庭经济压力又大,自己却有一门独特技术,这样可以出厂另谋高就,也可以先请假出去试试再作决心。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东莞现在打工人是否越来越少了?为什么?

其实不只是东莞,广州,深圳或者浙江那边也是一样。打工的人都少了很多。很多工业区空旷了很多!

原因是现在全国发展慢慢均衡。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很多人不出来也可以在家乡务工了。所以外出的人会减少。

另一方面;很多工厂对内地投资比较多。因为沿海开发的这几个省招工难。很多工厂选择了在内地投资办分厂。内地工厂多了。东莞等地工厂也会减少。

还有个重要原因。现在独生子女多。都不愿意出来打工。也舍不得出来打工。所以打工人数减少也有很大关系!

我在佛山上班,感觉上班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为什么?

我是南漂拍客星荣,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我现在也在佛山,从15年至今,记得15年的时候佛山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510,后面调了一次至今是1720元,现如今除了外企、(狮山一汽大众周边厂,丹灶外资汽配厂)及大型民营制造业外(普工)工资在扣除五险一金后加班到手工资还有有个4200~6000元左右,有些人会说,明明有些厂计件可以拿7000~8000元。的确、我承认这个数是有,但是这样基本上都是计件工资,这样是一个月30天,全月不休息,没有社保没有其他福利辛辛苦苦而换来的。干得久了,得不到关心,人就会累就会胡思乱想。

在外工作没有归属感、远离小孩,远离父母。人不是机器,也不是冷血动物。现如今内陆省份都在大力发展工业,很多人在家都能拿到3000~4000元一个月。工资比在外打工不会少多少,但是可以照顾小孩,可以陪伴父母,可以经常吃到父母做的可口的饭菜。所有宁愿选择回家发展!也不愿意远离他乡被别人区别对待!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怎么做。

以上是我的观点,欢迎采纳!

企业5000没人干,机关3000不辞职,企业用工荒怎么造成的?

算算账就知道了。

机关3000

1、机关的3000是明面上的,是有据可查的,也是给别人看的。

2、各种补贴,各种福利,都是明面下的,是自己人看的。我一个朋友工资只有3200多,死都不肯离开,说这辈子死也死在机关了,那是因为太爽了。

3、就拿吃饭来说吧,中午那顿饭,还是食堂的,两荤三素,一碗饭一个水果,还有一碗汤,才3块钱。关键是这3块钱还不用自己掏,饭补打在卡里,吃不完可以换牛奶水果什么的,这就是他们死都不辞职的原因之一。

4、名目繁多的节日福利,都是购物卡,几百、几千的,只要你去超市看看,拿卡消费一买几大包的就明白了。

5、什么月度奖、季度奖、年中奖、年终奖,能想到的奖都有,这些比工资高多了,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报考的原因了。

企业5000

1、说是5000,那不一定就是8小时5000的,需要加班才能拿到。

2、上厕所要报告,最多5分钟。

3、吃饭跟打冲锋,换着吃,你吃完,我再吃,不能大家一起吃,否则影响工作。

4、吃着食堂“大厨”做的饭菜,想吃块大排,没有5元以上是不可能的,一顿饭就算吃素菜最少也要3块以上,是自费的哦,自己充钱到饭卡。

5、老板发工资不一定都有固定日期的,拖几天算好的,拖一两个月也是正常的。关键还要各种克扣,名目繁多的扣钱。

6、双休、年假,那是想都别想的。能一个月给你休两天那是好老板,能一天10个小时的工作那是善老板,能过年给你报来回车票的,那是想你回来继续干的老板。

因此,自己算算账就明白了,企业和机关的待遇差距,我只是例举了一部分而已,如果都说出来,企业就更没人去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单位写材料的为什么越来越少?

公文写作能力是机关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机关干部都应该具备拿起笔能写,张开口能说,走出去能干。但我们会发现身边具备这些能力的人越来越少,而只想动动嘴皮子,或者只愿意干基础性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我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写材料苦,写材料累,伤神又伤力。虽然在单位里会写材料被人成为“秀才”或“笔杆子”,被人高看一等,但大家都明白,这是一门苦差事,五加二,白加黑是家常便饭,有人戏称为“四水干部”,喝墨水、费脑水、流汗水、尿黄水,这些话虽有调侃之嫌,却也十分形象。我身边就有一些做文秘工作的朋友,当领导有重要活动或重要会议参加需要发言时,心里犹如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一样,一天到晚都在查资料,理思路,打框架,充内容,由于长时间昼夜伏案而作,生活又无规律,我们会发现写材料的人头疼、失眠、脱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都是经常出现的职业病。

二.写材料繁,写材料难,写作水平要求高。单位里准备领导发言的材料种类繁多,扶贫工作、民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两学一做、政治经济工作、三农工作等等,领导参加的会议不计其数,需要写的材料不计其数。另外,我们都明白写材料是给领导代笔,要揣摩领导思路,迎合领导口味,时时刻刻“设身处地”替领导着想,因此写作难度可想而知。

三.缺乏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写材料不但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而且要想写好材料,必须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现在职场许多人感觉比较浮躁,缺乏责任心,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重点,指导思想,年度任务等摸模不清,学习不透,缺乏系统学、深入学、经常学、第一时间学的态度,缺乏搞好文字工作所要求的严于律己,善始善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曾经有一位“笔杆子”朋友鼓励我写文章,写好文章,在这里也希望大家都能够汲取一种力量,一种以苦为乐的力量,一种负重前行的力量,一种以文为梯的力量,蓄势待发、一飞冲天。

一家从成立发展到现在已经13年的小公司,规模却十分小,员工加老板才只有8人,这样的公司还要待下去吗?

伟大的企业不在大小,有意义的人生不管在哪。

先看看网上资料: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万家,而中国有100万家,是美国的10倍。中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9.8%,其中小型微型企业占97.3%。

用这些数据来判断这家公司,还真是不错的,是说得过去的。第一,比绝大多数小企业活得久,生命力很强。第二,能活这么久,说明它一定积累了一定的经营资源,企业应该磨合出了定位,专注于某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业务特色。第三,8个人支撑一个企业走到第13年,企业老板在用人方面应该有其独到之处,人力、财务、业务等人员结构比较精炼,可能形成了四梁八柱的稳固型团队,这样的团队韧性强,弹性大,是最有生命力的。第四,这样的企业有像德国、日本家族企业的特征,兴许能再办20年、30年,百年老店也是这么积攒出来的。

在这样的小公司能不能待下去的理由不是企业的大小,而是个人价值与企业需求之间是否匹配。企业需要你,你也有作为,获得感也可以,应该继续下去。企业需要你,你觉得没有发展潜力,得不偿失,你就走。企业不需要你,不想走也得走。但关键是你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否准确,判断是否客观。

那就换个角度来思考:

一是我自己能不能办成这样有生命力的企业?多数人回答是否定的,之前我写的文章说过,“十人九打工”,十个人也很难产生一个小老板。如果你没有信心做成一个13年的企业,你就应该本本分分继续工作。

二是下一步有没有更好的出路,能不能找到明显更好的工作?新的目标好一点是不行的,必须明显好才好,人往往对新事物有更高的期望值,但事实是结果往往达不到你的理想程度,是有落差的,所以一定要留出失落的空间和尺度。

三是将离开原公司的各种有形无形损失与到新公司工作获得的好处进行对比。离开一个公司是有成本的,你的人脉、经验、技术、信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特别是青春岁月的付出这一无价资本,多数会付之东流。所以,新的工作必须明显好于原工作,至少综合收益要较大(没有绝对标准,比如大于25%),才划得来,成本收益才平衡。

如果权衡后,还得走,是有条件的。要找到合适的下家,工作岗位与你的知识经验积累相匹配,使人生成本资源利用最大化。要给原单位留出接替交接的时间,不能想走就走,要有责任感,给自己攒点德性,小心留下被尽职调查的瑕疵。最好设计一个关键点交接,比如年末、季度末、月末、生产经营淡季、年节前等,对双方都方便,也好算账,尽量减少给企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不走也是有条件的。决定不走,说明权衡之后自己留下的价值更大,那么你一定要换位思考,从企业的角度看自己,开始新的阶段:态度应更积极,工作应更努力,为企业更负责,对同事更亲近,对领导更配合,对家庭更在意,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体现和获得更大的人生价值。在专业能力方面,要立志成为一个方面的专家,掌握一项或几项难以替代的本领,并不断钻研,精益求精,这样你不仅能与企业共成长,也一定能成为一个领域、行业、社会圈子的精英!

感觉职场40岁以上女性越来越少,为什么?

在我最近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私企、国企甚至教师岗位都把年龄限制在35岁,还有些私企甚至将年龄限制在30岁以下。可想而知,35岁已经是很难的一道坎了,更别说40岁了......

今年我的一个女性朋友,37岁,多年销售高管经验。因为年初疫情影响企业裁员,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大部分面试她的企业都会担心她会因为家庭无法集中精力在工作上。现在已经开始计划创业之路了,不过因为没有早几年做准备,创业筹备之路异常艰难。

一、为什么现在职场很难见到40岁以上的女性了呢?


1、家庭原因

女性一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精力时间基本都奉献给了家庭,在工作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肯定要大打折扣,再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已经很难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另外,涉及到长时间出差的工种,企业方基本不会考虑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了。

2、市场选择

同工同酬的劳动市场下,企业更青睐男性,因为作为40岁的女性要兼顾家庭,企业方会认为男性的经济价值比女性更高。

另外就是基层岗位,企业主也会更青睐小年轻,因为他们劳动成本低,精力旺盛,经得起折腾。

3、创业

女强人类型,工作到35-40岁,在经验、资源、人脉上都有相当多的积累,为了后路打算会开始筹划创业之路,不会再受制于公司。还有一部分可能是跟丈夫一起合伙创业。

二、现实很骨感,40岁的女性出路在哪里?


在今年年初疫情冲击下,互联网自媒体热潮袭来,更多新的职业机会开始火了,比如直播带货、个体创业、零工经济,我认为我们现在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未来社会,更多的人不会再愿意作为全职工作者受困于公司,而是逐渐发展斜杠的生活方式,最后开辟出自己的自由职业之路。

《未来的工作:传统雇佣时代的终结》这本书里说:

全职工作者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因为在工业时代,大部分工人其实本质上是机器的延伸,所以他们必须像机器一样,待在一个地方,整齐划一的工作。

但全职员工并不是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的唯一工作方式,它只是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用以满足工作需求的产物。

随着新型工作方式的出现,这一历史阶段很快就会寿终正寝。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将部分工作外包给自由职业者,会更加省时省力省钱,个体自由职业者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发展自由职业

树立个人品牌,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


未来已来,与其担忧40岁被企业淘汰,不如早作打算!从你的20岁、30岁开始就谋划自由职业之路。把自己当公司经营,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

利用你原来工作中的经验,为自己寻求兼职的机会。实现在家办公,海阔天空~

1、比如你擅长写作,可以在自媒体分享写作经验。像头条、公众号、百家号、企鹅号等等都可以去尝试。

2、比如你擅长配音、朗诵、演讲等,可以在喜马拉雅、荔枝、蜻蜓、喜配音等平台配音或者出知识专栏。

3、比如你擅长讲课,可以做线上老师,销售网课。

4、又比如你擅长企业管理,可以做企业管理顾问咨询师等等。

........

总之任何你积累的技能或者你想学习的技能,都可以通过努力在自媒体平台释放,源源不断地吸粉,变现。

另外,自由职业者的收入和工作完成的质量息息相关。不像上班的时候,很多工作真的是应付过去了。这样才能将你个体的技能发挥到极致,因为你是在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记住,一定要做好领域深耕,做细做精,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果。祝愿30岁、35岁、40岁的你,能够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生活不易,赚钱不易,码字更不易!

喜欢就请给我点个赞,点个关注,谢谢支持~

我是职场心昕,一个阳光、温暖、懂你的迷途小帮手。关注我,与你一起成长。

美国IPO数量暴跌,未来的公司还有必要IPO吗?

全球IPO总量处于下跌通道,唯独港股和A股IPO 依然活跃,港股IPO也是以内地公司为主,曾经有一年一段时间IPO太多了,交易所的锣不够用。

美国是最开放的资本市场,不仅仅对全球投资者开放,也对全球公司开放上市,并不断降低上市门槛,吸引更多公司上市,可结果并不理想,美国IPO并不是很多,经常性不如A股IPO多融资数量大。

问题出在哪儿,美国是IPO容易,可是维持上市地位很难,成本也很高。美国有一部令上市公司闻风丧胆的萨班斯法案,有无处不在的集体诉讼机制,有强大的做空机构,这对于中概股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最近瑞幸咖啡率先被浑水发布做空报告,职责财务数据造假,接着瑞幸咖啡自爆交易数据有问题,4月2日,瑞幸咖啡在公告中承认,公司在对2019财年的财务报表的内部审计中发现,从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时任瑞幸首席运营官(COO)刘剑和他手下的几名员工一直存在虚构成交数据等“不当行为”,虚报额达人民币22亿元。这对于已经被美国律所发起集体诉讼的瑞幸咖啡来说,赔钱已经是板上钉钉,关键就在于赔多少钱的问题。

不仅仅瑞幸咖啡造假案发,其他中概股也被一些做空机构盯上,美国证交会还专门发出警告,新兴国家IPO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美国盯上中概股,一些中概股已经准备从美国市场私有化,私有化以后大概率就是回归A股上市,中概股远赴美国上市大概率会有所忌惮。

很多IPO更愿意在A股上市,在于A股监管要比美国宽松得多,做空机构敢于发布做空报告,质疑财务造假,等待的可能就是会有损害商誉罪名来临,就会被某些机关调查。

A股对财务造假给予更多宽容度,处罚也更轻,即使新政券法已经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可是与萨班斯法案相比,依然有不小的距离,尤其是集体诉讼机制的建立,上需要很多的努力,国内独有的法律氛围,投资者维权依然步履维艰。

为什么股东人数大幅减少,筹码更为集中而股票却一直下跌?

筹码集中有几种情况:

1、主动集中。也就是说有人在收集筹码。为了让收集筹码成本便宜,股价一直下跌是最符合其利益的。这样就可以以更少的钱拿更多的票。

2、被动集中。也就是说散户纷纷把股票卖了,筹码集中到看好公司的人手中。这个时候因为卖的量比较大,股价一直下跌。

为何感觉近几年创业的人越来越少了?

市场都被那几个巨头给垄断了,你一出创新他们就来仿你,然后利用巨大的体量打败你。

为什么感觉进工厂的人越来越少了呢?

我是七零进厂的老工人,一生都在企业工作。从农机厂到机油泵厂,从省石油勘探处到市化肥厂,临到快退休的二零零五年到一家私企制药厂,回到家乡后又到“改制后”的化工厂……,一生经历了地方国营,国营,私企,“改制”过的地方国企,其中酸、甜苦涩一言难尽!

改革初期说“砸铁饭碗”说工厂“千多干少都一样”,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工厂经历了一系列的小改小革:推行联产承包,计件工资,计时制,全员管理,“松下管理”,“西点”管理……不一而足,但在“厂长责任制”下,在政企不分的年代,中国的企业是一家家倒下!说是结构调整,政策亏损,其实质是政商勾结,利益输送,政企不分,贪腐成风!把这一切说成企业员工“吃大锅饭”,“磨洋工”,天理何在?经过九十年代未到二十世纪初的破产改制风,现在不论企业是那级国企,大部分都改到私人腰包里去了,有的所谓“股份制”都估捣到私人手中,现在的“工人阶级”其实都在大大小小的资本家手下打工!即使是国企,管理层的年薪也是普通员工的四,五倍乃至数十倍!这样的报酬怎能激发员工的“忠诚,团队精神”?激发员工的创造创新力?最重要的是,企业员工即使退休拿的退休金也是同令工作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二分之一到三分四分之一!这还不算:工人就是病了,老了,连医保,丧葬补助都大大低于事业公务员的补助!

政要们大谈“大国工匠”,这样下去恐怕中国的工匠会越来厂越少,越来越不敬业,越来越没人干!